杨死后,山东人李成为全聚德的新掌柜。此前,他在另一家餐厅做会计。李刚上任,讨债的人就纷纷找上门来。
为了对付这些讨债的人,派人用红纸包了些沙砾当银子,用沙袋装面粉。但这些方法,虽然暂时打发走了那些讨债人,但终究无法长久应对。时间长了,讨债的人不仅会在家里闹,还会毁了全聚德的名声。但当时全聚德资金确实短缺,无奈之下,精明的李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开始发行鸭票抵债。
全聚德在同治、光绪、宣彤年间发行鸭票,尤其是在全聚德修建二层小楼时。为了筹集资金,发行了大量的鸭票。1923,全聚德停止发放鸭票。由于社会动荡,沧桑巨变,全聚德没能留下一张鸭票,实在可惜。
全聚德的鸭票印在红宣纸上。鸭票呈长方形,顶部切掉两个角,头上印有“全聚德鸭店票”字样。账单的内容是:拿两只烤鸭,付一定的钱,在签名处签上全聚德的大红印章。
很快,北京人逢年过节去家里串门,都会互赠全聚德烤鸭门票。这种鸭票不仅代替了油鸭,还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非常实惠(就像今天的超市优惠券、交通卡一样)。自然,这种方便体面的鸭票很快在北京流行起来。由于经营有方,三年后,还清了李老掌柜所欠的全部债务。
除了在管理上的思考,李在管理上也是独树一帜。为了争取更多的顾客,他亲自去其他餐厅找优秀的领班(相当于领班)。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有非常好的记忆力。他来过一次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下次来就能马上反应过来。客人会很开心,从此成为常客。此外,为了让每一位顾客相信全聚德的产品是正品,李还在顾客挑选烤鸭时设立了专门的售货处。卖家把活鸭给客人看,让客人在鸭上亲笔题字,表示鸭是它的。这赢得了许多客人的赞赏。
李对店里的山东小伙也有严格的要求。每天早上六点,全聚德的伙计们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他要求伙计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规矩,不要破坏全聚德的形象。曾经有个家伙,仅仅因为看了一场低俗的花鼓戏,就被开除了。对于那些吸毒成瘾或吸食鸦片的人,李要求他们毫不留情地离开。他对商店里其他诚实的人通情达理。如果有小伙子要结婚,李会大老远去参加他们的婚礼,为他们庆贺,并送上厚厚的红包。因此深得民心。
从吴到张。
正当李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1922年6月,1爆发了第一次直系战争,直系军阀吴获胜。一时间,各种商店会被士兵洗劫的消息不绝于耳,前门大街上的店主们忧心忡忡。
这一天,一名军官从全聚德里赶来,自称是吴部队的军需官。他告诉李,为了奖励三军,吴大帅要求全聚德准备200桌饭菜,每桌必须上一只鸭子。这对于全聚德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果断地接过了李的任务。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不接,可能会得罪军方,会连累全聚德。而接下来,对于全聚德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声势、拓展业务的好机会。
随后,李动员全聚德全体员工,添置厨具,聘请厨师,并到养鸭场挑选良种鸭。终于,在吴指定的庆祝日,他完成了当初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任务。从此,全聚德在北京名声大振,顾客爆满。
在李的经营下,全聚德的业务蒸蒸日上。这时,没忘了李老掌柜的扛大轿子的梦。今年3月,全聚德的两层小楼终于落成。
然而没过多久,在全聚德不远处,一家与全聚德几乎一模一样的烤鸭店开业了。掌柜是全聚德负责总账的。因为和李的矛盾,他离开了全聚德,开了这家叫“华赢全”的烤鸭店,还唱了一出反全聚德的戏。又取名“华赢天下”,意思是一定会赢全聚德。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带领全聚德的同仁在开业当天向他表示祝贺,并送上了牌匾。然而,的举动并没有打动华英权的老板李。为了彻底搞垮李和全聚德,华盈泉的老板甚至鼓动全聚德的小业主偷偷把全聚德卖给一个美国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李伤心欲绝。但他很快发现了真相:美国人不买全聚德,全聚德以前是烤鸭。这是一场虚惊。
1924年9月,第二次智丰战争爆发,军阀张击败吴,占领北京。这时,一直为李担心的华英权老板,到张处通知李,李被捕,理由是李当年为吴部办过庆功宴,罪名是“支持内战”。为了救李,全聚德的汤头和他的伙计们在60大寿之际精心准备了一场“猜拳宴”,这让喜欢附庸风雅的大为高兴,李终于获释。
激流勇退,下乡养老。
大难不死的李回到全聚德,也是用心经营。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他还在每天下午的低高峰时段推出了面向劳动群众的“低价鸭”,全聚德的生意越来越火爆。一直唱反调的华盈泉最终因经营不善倒闭。到了30年代末,公认全聚德烤鸭的品质已经超过了老字号便宜坊,成为京城第一。
在拿下第一家烤鸭店的头把交椅后,李决定不再发展全聚德。因为他没有全聚德的股份,所以他把赚的钱都给了除了老板以外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