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爱国英雄,一个是才女贤妻。他们是分不开的。在生活的琐碎中,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守爱的初心。
我以为生活会一帆风顺。我以为爱情可以永恒。可惜命运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一场大病把他们分开了。而这一差就是半个世纪。
主人公去世,庆祝90岁生日时,向等待了他半个世纪的爱人发出了邀请。当她接到邀请时,虽然瘫痪在床,却喜极而泣,坚持要见他。可惜她70年没有遇到她爱的男人,等了50年。最后,她带着遗憾离开,独自长眠于美国洛杉矶,陪伴她的只有空荡荡的墓地。......
上面的主人公是东北少帅张学良。
女主角是他的妻子于凤至。
今天,就让我们把手转回上个世纪,重温这个悲伤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6月7日,1897,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四子乡大泉眼村,一个女孩出生了。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冯至”,意思是凤凰飞到了他们家。
1901年6月3日,一个男孩伴随着响亮的哭声来到了这个世界。父母给他取名“学良”,希望他学业有成,品德良好。
那时,于凤至的家庭比较富裕,她的父亲是一个经营粮食仓库的商人。虽然于凤至是女儿家,但从她的名字可以看出,她的父亲非常爱她。
于凤至的父亲,像一些老式的父亲一样,从来不认为他的女儿只需要学习如何教育她的丈夫和孩子,女孩不必去上学。当他很小的时候在于凤至,他把她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于凤至也很有天赋,他在学校表现很好,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从私塾到官学,再到奉天女子师范,于凤至一路向前,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才子。
此外,于凤至是众所周知的美女,不仅容貌出众,身材婀娜,而且温柔大方,深受大家喜爱,追求她的人都要跨进家的门槛。
张学良这边,他从16岁开始就一直在父亲张的军队中锻炼,跟随父亲转战南北,形成了勇敢坚毅的男子汉性格。1919年进入东北三省军事讲堂,接受继续军事教育。
张学良从学校毕业后担任东北军团长,具体负责保护父亲的人身安全,维护奉天治安。在长期的军事训练中,张学良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军。
于凤至和张学良看似没有交集,却因为一句算命先生的话走到了一起。这是怎么发生的?请继续读下去。
于凤至与张学良的交集始于双方父母的友好交往。当时,张学良的父亲张刚刚率领部下来到老家郑家屯,奉命剿灭当地土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可能是,不知怎么的,自有安排,的指挥部,就设在的父亲于经营的粮库里。于是,双方父母发展了交流,建立了亲密关系。
有一次,雇了一个算命先生来计算女儿的未来命运。
没想到一算,太神奇了。
“你女儿是凤凰,将来非富即贵!”算命先生大声祝贺。
此时,张正好路过门口,听到算命先生这么说,立刻产生了兴趣,赶紧进去一探究竟。后来,我把于凤至的八字给了另一个算命师,结果完全一样。
张左林喜出望外,以为儿子张学良的婚事已经告吹。于是不久后,张准备出一大笔嫁妆,并派了一个客户到家提亲,希望两家能够成亲。
于也非常看好两家的联姻。尤其是见到张学良之后,我发现他不仅英俊潇洒,而且非常勇敢坚毅,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真没劲!”余不禁夸道。
于是,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张学良和于凤至正式订婚了。在张学良16岁,于凤至19岁的时候,他们在沈阳正式结婚,成为了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于凤至和张学良结婚后,形影不离,生活非常幸福。一个是温柔贤惠的妻子,一个是年轻有为幽默风趣的丈夫。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乐趣和享受。
张死后,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和财富,成为东北名副其实的少帅。但是在感情问题上,张学良犯了一个错误。
由于张学良极其英俊豪放,洒脱不羁,又是当时东北最有名的人物,自然吸引了众多女性的青睐,对他大加关注。
而张学良的“头号暗恋对象”是赵一荻,被称为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的父亲赵清华是一名政府官员。通过她父亲的关系,赵四小姐可以经常见到张学良,并从长远来看,她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之后跟随张学良做秘书,不离不弃。
1936 12年2月12日,震惊中外的安事件发生了。张学良、杨虎城从民族大义出发,坚决扣留来到Xi临潼督战的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
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Xi安事件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了抗日救国等六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张学良在陪同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后,不幸被蒋介石囚禁。正在英国的于凤至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差点晕倒,急忙从英国赶回南京。
当他到达南京时,他看到张学良被拘留,于凤至放声大哭,为她的丈夫感到非常痛心。她没有选择抛弃张学良,而是陪在他身边,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从南京到江西,从湖南到贵州,随着丈夫关押地点的不断变换,于凤至一路漂泊,历尽艰辛,始终全心全意照顾张学良,从不抱怨。这一坚持就是四年。
就这样,于凤至和张学良做了1000多个日夜的“俘虏夫妇”。
然而命运的捉弄似乎并没有停止,厄运又来了。
从65438到0940,于凤至在医院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由于当时国内医疗水平有限,于凤至被迫前往美国就医,不得不与张学良分离。
经过手术和长期的修养,于凤至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她想回国继续照顾张学良。然而,由于巨大的医疗费用和她在英国留学的两个孩子的高额费用,于凤至的积蓄已经耗尽,张学良无法给予任何帮助。
无奈之下,于凤至只能留在美国赚钱,独自肩负起养活两个孩子的重任。
幸运的是,上帝不会让那些努力过的人失望。凭借于凤至在学校打下的文化基础,敏锐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在美国股市打下了一片天地,并迅速积累了财富。
通过于凤至的坚持,她不仅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还养活了在英国上学的两个孩子。
于凤至一直梦想着有一天张学良会获得自由,来美国见她。那该有多好。为此,于凤至还在美国高价购买了两栋别墅,作为他和张学良今后居住的房子。
于凤至甚至重新装修了房子,换成了张学良在北京住过的房子的风格。她保留着和张学良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丈夫。
她就这样等着。
然而,于凤至和其他人带来了一个令人愤怒的消息。
1964年,所谓的《Xi事件的自白》在台湾省出版。这是蒋介石为了逼张学良维护自己的名誉而写的。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删除和篡改了张学良的书面材料并发表了这些材料。
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得知此事后感到震惊和愤怒。她不相信她丈夫会写这样的东西。肯定是故意的。她绝不能让丈夫的清白被别人诋毁。
因此,为了证明丈夫的清白,于凤至在美国各大报纸上发表相关文章,严厉抨击此事,在美国影响很大。
蒋介石父子看到相关报道后,担心事情长此以往会对自己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于是,为了迫使于凤至罢手,蒋介石父子把主意打在了张学良身上。
无奈之下,张学良写信给于凤至,提出与她离婚。
于凤至收到信后心如刀割,但她不相信这是张学良的本意。于是于凤至打电话给张学良,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张学良说:“我们永远是我们。看你的了。”
于凤至听了这话后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留下了眼泪。她理解张学良的心思和他的难处。她知道丈夫还爱着她,离婚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了丈夫的安全,于凤至战战兢兢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此时,她已经66岁了。
虽然已经离婚,于凤至仍然称自己是张学良的妻子。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张学良离婚,也不相信张学良会和她离婚。只是为了丈夫的安全,她愿意牺牲自己,放弃这个法律上与生俱来的权利。
当初,于凤至离开张学良去美国治病,赵四小姐开始代替于凤至,留在张学良身边照顾他。这一照顾就是50多年。
因此,在于凤至和张学良离婚后不久,张学良娶了赵四小姐,当时赵四小姐53岁。经过多年的洗礼,他们终于名正言顺地走到了一起。
对于这件事,于凤至没有责怪张学良。她能理解张学良的长期抑郁,她也能理解赵四小姐这么多年的等待。她非常感激赵四小姐几十年来对张学良的照顾。
但于凤至仍在等待张学良。她相信张学良依然深爱着自己。
1990,在张学良90大寿之际,他又自由了。他给于凤至发了一张生日邀请,希望她能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
而于凤至,已经瘫痪在床。
当她接到邀请时,喜极而泣,坚持要见张学良。
然而身体的不便毁了她的心愿,残酷的岁月带走了她的生命。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辞世,留下的只有对张学良的无限思念。
美国洛杉机的玫瑰公墓是于凤至最后的安息之地。在她的坟墓旁边,有一个洞,是专门为张学良准备的。然而,张学良最终选择葬在赵四小姐的墓旁。......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爱情故事无疑充满了戏剧性。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才子佳人。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们无法抗拒命运的捉弄。他们分开了半个世纪,直到去世都没有见过面。
但是,于凤至对张学良的深爱是令人感动的。在她丈夫最困难的时候,她陪在他身边。当她独自面对疾病时,她仍然坚强地肩负起家庭的重担。
她默默的等待着丈夫的归来,直到最后一刻,甚至在她死后,她依然想和丈夫睡在一起,虽然没有发生。
爱情从来没有定数。爱情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刻体会爱情中的酸甜苦辣。
对于凤至来说,也许爱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