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灰层空鼓
1现象
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层、基层不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不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2)抹灰层表面过于光滑,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3)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抹灰前,脚手眼和支模孔必须堵严,混凝土表面较大凸出部分应凿平。
(2)底面和基面必须清理干净,抹灰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湿润。
(3)对于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在抹底灰前,应凿毛,或掺入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4)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应接近。
二、抹灰层裂缝
1现象
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面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和裂纹,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2.原因分析
(1)抹灰材料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稳定性差,砂子含尘,含泥量过大或砂子粒径过细。
(2)一次抹灰过厚或抹灰层间隔过短,或表面撒干水泥造成收缩裂缝。
(3)基层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拼接部位因处理不当或温差而产生裂缝。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抹灰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如水泥的强度和稳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宜过细,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应该彻底煮熟并仔细过滤。
(2)基层应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宜过厚;应根据材料和气温的不同,合理选择各层的抹灰间隔。
(3)为了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出现裂缝,一般可以在底部。
窗台设钢筋混凝土梁,或设直径3φ6的钢筋砖反梁,各伸出窗外330mm。
(4)夏季抹灰应避免在阳光暴晒下进行,重要部位和外露部位应在抹灰后第二天浇水养护7天。
(5)抹灰前,基层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拼接部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和布,或钉钢丝网或留缝插条等方法处理。
(6)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应设置分格缝,防止抹灰面积过大产生收缩裂缝。
第三,抹灰层不平
1现象
如果抹灰层表面明显相交,或表面呈波浪形,或表面明显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基层无柱头(冲筋)或塌饼现象。
(2)泥铲使用不当或泥铲长度不足(
(3)表面抹灰后没有及时找平压光,第二天发现不平整,导致无法找平压光(其实就是少了一道找平压光工序)。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刮基层前,要把柱头或饼弹出来。如果刮削厚度过大,应掌握“去高填底取中”的原则,适当调整柱头或饼的厚度。
(2)基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一般可以选择大于2m的直尺。操作时,应上下左右转动直尺,尽量减少抹灰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
(3)对于纸巾灰墙,尽量使用成熟(熟透)的纸巾;抹灰前,必须将纸巾灰放入砂浆搅拌机中反复搅拌,以便粉碎和精细。先刮一层厚度约15mm的羊毛纸巾灰,用铁板抹平。吸水后,刮去打磨好的纸巾灰,厚度为5 ~ 10 mm,用铁板反复抹平,压光。
第四,框架节点不规范
1现象
分格缝不直,深浅不一致,宽度不合适,接缝起点或终点上下不均匀,接缝缺棱或粗糙,嵌缝不密实、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两个框筋拼接时,不匹配或不直,或框筋变形。
(2)栅条制造不规范:厚薄不一致,两侧下部有未切角。
(3)木条表面砂浆未及时清除,或取木条时间和方法不当。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框条的材质要选好,少用木条,适当用塑料条和玻璃条;条子必须平直,厚薄宽度均匀(一般厚3 ~ 5 mm,宽12 ~ 20 mm),下部要倒角。
(2)墙、柱拉通线,弹出水平、垂直分格线;一般水平框条应粘(贴)在水平线的下方,垂直框条应粘在垂直线的右侧;框架条的起点和终点应该一致。
(3)栅条有固定栅条和取出栅条两种,玻璃条和凹塑料条是不能取出的固定栅条。
(4)一般有两种取出网格条的时间和方法:一是网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取出网格条;第二,用水泥砂浆固定好框架筋后,当天抹面。压光或蟹毛后,应将框筋上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然后取出框筋。
(5)分格缝(指取出分格条)必须用水泥浆嵌固;刷黑漆时,缝底要用美术笔涂成黑色,以免污染缝边,否则视觉差,看起来框缝不直。
五、阴阳角不方正
1现象
外墙有较大的角度,内墙有阴角,特别是平屋顶和墙的阴角不亏不方;窗台是八角形的(仿古建筑除外)。
2.原因分析
(1)建筑主体结构几何尺寸和楼层标高、轴线不正确。抹灰过程中,未随时使用内外角等质检工具进行检测,偏差未及时纠正。
(2)施工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重视当事人应找内外角的操作要求。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抹灰前,应在阴阳角(上部)挂线,每隔1.5m做一个塌饼方,作为阴阳角的“基准点”;阳角的护角必须粉成“燕尾形”,厚度根据粉刷要求确定,宽度50 ~ 70 mm小于60。
(2)在阴阳角抹灰过程中,必须以基准点或护角为准,以阴阳角装置为辅助操作;阳角抹灰时,墙体两侧的抹灰材料应与角线紧密吻合,但不得遮盖角线。
(3)水泥砂浆粉门窗套,有的不用粉护角线,直接靠直尺找两边的方,但应在砂浆初凝前用抹角法,并用阳角器抽光,防止阳角线不一致。
(4)平顶粉刷前,要根据墙上弹的基准线,把平顶四角的水平基准点引上来,然后弹出平顶水平线;以此为基础,将凸出部分凿掉,凹进部分先用1: 3水泥砂浆(掺107胶)找平,使平顶面大致平整,阴角圆滑。
第六,滴水线不规范。
1现象
滴水线宽度和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鹰嘴不规范。有的还没有在上窗盖上做滴水线,导致局部水向后爬。
2.原因分析
雨篷、檐口、阳台、上窗盖等。,在图纸上没有标注,有的在施工操作中省略;有些对滴水线的做法是不一致的,随意的,所以就算是做滴水线也挡不住水。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雨篷、檐口、阳台、上窗盖、窗台等边缘部位必须做滴水线。
(2)滴水线形态大致可分为四类(种):一是凹形;第二种为凸形,这两种滴水线的高度(深度)和宽度应大于或等于10mm,距外缘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mm;第三种是阶梯式,宽度20 ~ 50 mm,厚度10 ~ 20 ~ 50mm;四种类型均为鹰嘴状,高度(厚度)大于等于15mm,宽度(长度)大于等于30 mm。
(3)各种滴水线必须分层抹水泥砂浆(1: 2.5或1: 2)。
抹灰、压光、密实、线条平直、根部清晰光滑。
七、滴漏坡度方向不正确。
1现象
(1)女儿墙、阳台栏杆压顶(流水)坡向不正确,导致外墙局部发黑。
(2)外墙窗台坡度不均匀,不合适。
2.原因分析
(1)女儿墙、阳台栏杆压顶水(流水)坡度向外,或水平,或向内,但坡度过小,造成雨水、积尘向外流,导致外墙局部发黑。
(2)安装在外墙上的窗框标高与窗台标高不合适,窗台坡度过大或过小。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女儿墙和阳台栏杆的压顶坡度应向内,坡度要大一些,使雨水和积尘向内(内)流动,可以减少和防止外墙挂黑。
(2)安装在外墙上的窗框和窗台的高度应事先合理确定。一般做法是室内外窗台高差20mm左右,窗框与窗台缝隙用水泥砂浆勾成半圆弧形,窗框缩进1 ~ 2mm;窗台口应再降低20 ~ 30 mm,使滴水坡度适中。
八、窗台线不统一
1现象
常见房屋的底窗台标高不一致,口线横平竖直。有的桥台有大小头,有的窗台两端长短不一。
2.原因分析
(1)窗台砌筑质量差。
(2)粉窗台前,水平和垂直方向无拉通线,窗台必须满足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
3.预防和控制措施
(1)粉窗台前,必须标出水平和垂直方向,保证平台口水平在一条水平线上,垂直上下(对齐)。
(2)使用粉窗台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