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是我的家乡方立村的传统娱乐项目。
方立村建于东晋永和元年(345年),距今已有1672年的历史。自元代以来,该村就有舞龙的传统。舞龙是集民俗、竞技、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舞蹈表演。它是一种大型的集体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并世代演变成民俗。
关于舞龙灯的由来,根据村里老一辈流传的故事,一是村后山的“侯伶龙”是李放欧阳家族的龙脉,所以受到宗族的尊崇和崇拜,祈求龙保佑百姓免遭灾难,天太平,子孙延续;其次,方立村自古以来就以水稻和种植业为主,以土地为生,以天气为食。每到农民丰收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祠堂里热闹地举行舞龙活动,庆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从元代开始,村里就有舞龙的传统,演变成约定俗成的传统民俗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它已经成为延续和发展龙文化的重要载体。
方立村舞龙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缩影。它具有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文化底蕴,是龙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2005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报道了方立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08年,新余市政府授予方立“新余市十大美景”称号;2013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成功;2014年被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舞龙常见的有草龙、布龙、纸龙、火龙、板龙、滚地龙等。龙灯一般分为七段、九段、十三段。方立制造的龙灯都是由人们手绘的。清朝时用竹签扎成龙的形状。有九个部分,大约6英尺长。它们由龙珠、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外罩绘有龙林红黄蓝布,名为布龙灯。
舞龙者37人,其中龙珠舞者1人,龙头舞者1人,龙身舞者7人,龙尾舞者1人。表演时,大多是同时表演两条龙。其他表演者(蚌2只,鱼2只,虾2只,灯笼4只)参与表演,2人持皮灯笼,10人打锣鼓,2人持国旗,2人吹咳喇叭,1人唱恭喜。
舞龙时要求龙珠领舞,龙头与龙珠相连,龙身与龙头相连,龙尾与龙身相继相连,各持一杆协调连体动作,全身左右舞动,使龙在空中如流水般游动翻滚,边舞边跳,一般休息十分钟左右。这时,河蚌、鱼虾、灯笼等演员就会表演。
室内防止舞龙的‘舞蹈套路’有20多种,如:龙出洞、之字形、三点式、钻洞、上翻、横八字、大龙、拜四方等。,给人酣畅淋漓的视觉享受。
舞龙一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从每年正月初七开始,以国旗、锣、鼓、角、皮灯为先导,举行收尾仪式,将龙身请出庙堂或祠堂,与龙尾相连为开始。舞龙队挨家挨户敲锣打鼓表演,或去街边店铺用龙拜年,祝贺各店铺丰收,生意兴隆。店主会因为一个好的开始而高兴和热情接待。舞龙队的表演有龙出洞、之字形、三点式、钻洞、翻身、横八字、大盘龙、拜四方等20多种。阵法体现了龙“雄壮、豪迈、豪放、粗犷”的气势,技艺充满了“高、难、精、美”的魅力,给观众带来了酣畅淋漓的欢庆和欢乐的视觉享受。传统的舞龙活动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然后“龙”被邀请到寺庙或祠堂。
每年正月,村委会都会组织舞龙队去各地进行龙灯表演;与邻村建立代表性舞龙体系,与各市县龙灯队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吸收新元素以带新,提高自身素质,推出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舞龙在方立的影响力,从而走出县市,提高知名度。答辩中的后人,卷起袖子“跳舞”吧!“舞”将打造一个全新的防线,“舞”将打造江西乃至全国新的经济文化村。我们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