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于1559进入哥本哈根大学。1560年8月,他根据预报观测到一次日食,这让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65438年到0562年,第谷转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研究天文学。1563年,第谷观测到了木星和土星(这两颗行星在天空中靠得很近),写下了他的第一份天文观测资料。与此同时,他注意到这一巧合比星历表中的预测早了一个月。他意识到当时使用的星历表不够精确,于是开始了长期的系统观测,想自己编制一个更精确的星历表。1566年,第谷开始漫游世界,并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学习天文学。从此,他开始了一生的天文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巴塞尔和奥格斯堡继续学业后,第谷回到了家乡,因为他的父亲病了。1572 165438+10月11他在仙后座看到了一颗新的明亮的星星,他用自己的仪器对这颗星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直到1574年3月它变暗。经过16个月的详细观测和记录,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彻底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性理论,开辟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第谷和他的贵族家庭闹翻了,因为他娶了一个农家女孩。他很高兴接受了在哥本哈根和德国演讲的建议。他曾考虑定居瑞士,但在1576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将文莱岛送给他,作为新天文馆的选址,并答应给他生活费。于是,第谷开始在丹麦和瑞典之间的文莱岛上建立“天宝”。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台。这里有四个观测台,一个图书馆,一个实验室,一个印刷厂,仪器设备齐全,耗资1多吨黄金。直到1579年,第谷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创造了大量先进的天文仪器。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577观测到两颗明亮的彗星。通过观察,他得出了彗星比月球远很多倍的结论,这对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天文现象有很大的影响。
1599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死后,第谷在波希米亚皇帝鲁道夫二世的帮助下搬到了布拉格,并建立了新的天文台。1600年,第谷见到了开普勒,邀请他做他的助手。第二年第谷去世,开普勒接替他的工作,成为宫廷数学家。第谷海量的、极其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为开普勒的工作创造了条件。他的鲁道芬表,由开普勒编纂,于1627年出版,成为当时最精确的天文表。
第谷是一个杰出的观察者,但他的宇宙观是错误的。第谷本人不接受任何地球运动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转,太阳引导行星绕着地球转。他的体系属于地心说,17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一度被接受。
第谷对天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观测精度也是同时代人无法企及的。第谷编的一个星表相当准确,至今仍有使用价值。作为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是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