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宇宙万物必然是阴阳五变的产物,如人、动物、植物、矿物等,都是由阴阳不同的状态产生的。一个具体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可以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植被的性质属于木材,燃烧起来就成了火;
物体位于东方时,其性质为木,转移到南方时,其性质为火;一个人的性格易怒时属火,软弱时属水;从运动的角度来看,事物五行的性质是有相对变化的。因为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由阴阳的量变引起的,所以事物状态的变化必然只有五种,绝不会有多或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表现。“木直则直”是指木有生长、上升的特性;“火据说是上火”,意思是火有发热向上的特点;“土造作物墙”是指土壤具有种植作物和生化物的特性;“金说随革”是金具有杀变的特性;
“水润”就是水润向下。基于这种认识,古人把宇宙中的各种事物归为五行,所以在概念上,它们本身并不是木、火、土、金、水,而是一大类具有可比特征的事物和现象所共有的抽象属性。木、火、土、金、水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比如季节、方位、人体部位、行业、人的性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