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翔善骑射,诗文书法亦佳【注:见鄂尔泰等:《八旗年谱初集》(卷134)、《宗室列传》(六)、《易安德鲁·阿尔伯特·克里斯琴王》】。他比皇帝的十四个儿子小两岁,是允祀手下八太子中的佼佼者,而云香相对来说更偏重于文字[注:真君《偶闻天庭》已出版三年,“伊亲王(云香)府的图书馆叫乐善堂。有九栋楼,所有的书都满了。在姜云铁塔发生火灾之前,它的大部分宋元手稿被毛子晋和钱获得。毛和钱分头行动,一半去许建安,一半去纪。《徐集》经何义门介绍回到。乾隆中期,四库开馆,天下藏书家都赠送,唯独逸夫之书没有。其中不乏世界罕见的。比如苏轼的诗有两个完整版本,我们可以知道。"],而后者侧重于武侠。
云翔和云游梯共有的第一位老师是法海,他是康熙皇帝的叔叔童国纲的儿子。法海,一个24岁的学者,当他被选为王子的老师时才27岁。云香13岁,云禅11岁。“法海史黄自已谈十年,言直口快,得圣人先人所喜,说独不可欺。”【注:李《国朝略》卷二《法海》】云翔、云禅二人才学俱佳,应有之教之功。
雍正年间编纂的《八旗志》第一辑中,云香被称为“圣父甚爱之,省边巡幸之,顺而恩之。”这其实指的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废太子之前的情况。从37年(1698)七月,云翔13岁时,跟随太上皇第一次到盛京扫墓,一直到47年(1708)九月,太子被废,整整10年间,每当康熙出京,都会带上云翔。比如康熙四十四年(1705),皇帝第五次南巡。除了皇太子万云,只有云翔陪着他。换句话说,在10年的时间里,康熙皇帝外出,云翔是所有王子(包括皇太子云游奈)中唯一一个必然跟随他的人。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康熙皇帝对他格外尊重。雍正时期云翔作为皇帝最佳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说明他除了具有较高的满汉文化修养外,还颇有处理事务的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应该是云香受到康熙帝青睐的主要原因。
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后,八子皇帝的老师何超在给家人的信中说,“十三殿下(指十三子皇帝‘云香’”是康熙皇帝的“宠臣”。不到20岁的云翔,很受太上皇器重,连在清廷工作过的汉族文人都心知肚明。
在王子中,云翔一直与他的四弟胤禛关系密切。雍正八年(1730)云香去世后,雍正帝在悼词中写道:“回想童年,我倾向于侍奉朝廷,早晚相聚。毕畅按照科举考试的命令,教他的弟弟计算和讨论日常事务。年年贴长城,形影不离。”雍正帝继承王位后依赖云翔作为知己,是基于他们在年轻时建立的友谊。如果他们对皇太子云佑乃的看法和立场发生了分歧,或者在康熙朝后期的位置争夺战中没有达成默契,这种基础必然会发生动摇,情况就不一样了。
四十七年(1708)废太子后,康熙皇帝对云翔的看法大变,云翔的地位一落千丈。
《八旗同治初记》说云翔“谨小慎微。没有党的支持,没有名誉,...公私之事,无事不扰。”云云“以诈诱诸王,王(指云翔)不为所动。”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曾称赞云翔“科举时恭敬正直,清正廉明,不为利扰,正党邀一人娶,...他的自律,缺乏计划生育,全国皆知。”但《雍正日报登记》记载的同一段话前面有几个关键句子,被记录删除了:“义亲王无辜牵连二弟之事,一时得罪,科举即刻得知。这几年来,王一直清正廉明……”【注:《雍正朝居住登记》,卷1,页139】
足见,云翔谨慎的处事风格,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事件中遭受重大挫折和打击,情绪低落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如果以前是这样,他就不会深陷反太子事件而受到牵连。
以下两篇私人著述揭示了云香与废太子事件的密切关系。
据《雍卢希安》记载,“黄安武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传至旧东宫,亦斩贝子。然后回复。”前面说过,康熙朝在三十七年和四十八年两次分封太子,第一次以皇帝的八子许可而告终,云翔自然不在其中。第二次分封是在云雍重新立为皇太子后不久。这一次,以皇帝的第十四子云雍而告终,但皇帝的第十三子云翔仍未解封[注:据雍正帝说,这也是公认的。见《清世宗实录》卷13,雍正元年十一月丑】。在康熙帝的老皇子中,云翔是唯一一个在父亲去世前没有被封的。这与他受到太上皇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果他没有犯下重罪,他就不会在这里。雍正帝说他“科举时缺钱”,这与他从未被封爵有很大关系,所以他既没有很多钱,也没有其他王子封爵时相对较少的薪水。
据永说,1947年9月,云翔事件发生后,他的老师法黑芝受到牵连,被降职并调离该岗位。许是的同事,他称为“王子的仆人”。从法海一贯的嫉恶如仇、直言不讳的处事风格,以及与坚决反对太子的云剑等人的良好关系来看【注:据康熙五十七年记载,他率军西征后,命他“在西宁军中服役”。雍正继位后,称法海为“至熙宁”,后又私下与云游越过题。云窟被封为将军时,对法外的种种贪欲并没有让他气馁。我即位后,命你来北京。法海是一名前军官,但他没有我的命令就潜入了首都。”见《内廷内阁》,雍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他对云骧皇太子没有好感,或者说他曾经为云骧倾倒皇太子的行为出谋划策。
《黄晴同治大纲》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被禁...十一月,皇三子与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一同释放。”这本书的作者是王宏,允祀的儿子。他将云香与弃子太子、皇帝长子云祐并列,与其他太子相区别,从而揭示出云香在弃子太子事件中大有斩获。但后人误以为皇帝第十三子云翔被长期囚禁,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事实上,云香被释放不久。次年(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巡长城,他在随行诸侯之列。但这一次,康熙皇帝带着他,不是为了表示恩宠,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四十九年(1710)六月,康熙帝在云志、云香、云禅的祝辞上呈上朱批:“安得烈非勤忠之人。如果不能克制自己,就会惹事生非,一定要防范。”可以看出,虽然云翔被释放了,但是康熙皇帝已经对他失去了信任,所以对云志、云游等王公进行了牵制。云翔和其他王子一起看了上面的朱批,受到的刺激和尴尬不言而喻。他之所以从此谨小慎微,毕恭毕敬,以求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答案。这是雍正帝说的:康熙皇帝对云翔的“即时警告”。
由于情绪低落,云香终于病倒了。“湿邪之毒缚于右腿,膝上起白疱,破之成疮,有时流稀脓……”。此病时好时坏,经医师反复治疗,久久未愈。康熙皇帝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虽然对云翔很不满意,但还是想起了儿子的病。他在塞外驻防时,经常在给诸侯的朱批中查询此事,并亲自翻阅神医奏折,对治疗作出具体指示【注:满清朱批奏折共4件,由尹志军等奏。,康熙五月二十八、六、六、六、五十一年(无年月日)。由于种种原因,康熙五十二年(1713)以后,历代皇帝的奏折都很少保存下来,所以云香何时得此病痊愈不得而知。从四十九岁到六十岁(1710—1721年),云翔从未随父亲外出,主要是腿脚疾病导致行走不便。
从相关情况来看,云翔曾是太子中反太子派的一员,在废太子事件中遭遇惨败。尹万贞继位后,云翔虽然德高望重,但勤奋敬业,与年羹尧、隆科多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胤禛高度评价了云香。云翔对新皇帝的宠爱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不仅是因为他从小就非常了解胤禛的性格和风格,也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保护自己的唯一好办法。同时也说明康熙四十七年的大败对云翔的风格和性格影响很大,直到他的一生。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三年(1725)三月,斥责曾与云游交战并被擢升为将军的宗札布说:“如今王(指云翔)作为一个普通人,毫无知识,却将国家大事交由伊处理,如何能治理好?你今天的陈述是真的吗?你诅咒国家吗?众所周知,王怡从小身体强壮,聪明伶俐,天赋异禀,深受皇帝和父亲的宠爱。王怡不是一个大胆的人,他从不想太多。伊王对太上皇表示孝顺,朝臣对二哥表示孝顺。因为和二哥的交情,被大哥嫉妒陷害,所以牵连到二哥。自从被牵连后,多年来一直感激太上皇,却从来没有过问允许人议论的无稽之谈,不敢越雷池一步。王怡从来不让太上皇担心,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按照雍正帝的上述说法,云翔得罪康熙帝是因为“与二哥友好,被二哥嫉妒陷害”。这需要分析
首先,如果云翔真的与皇太子万云走得很近,与反太子派成员之一的胤禛站在对立的立场,那么他们两个从小到大绝不会如此亲密,平日里“早晚”住在北京,与长城“形影不离”。
其次,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至四十七年(1708)的10年间,康熙每年夏秋两季都要去长城,所带的王子中,有皇太子,也有长子。这是公元10年,皇太子和皇太子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城外的巡逻持续时间最长。很明显,他带着皇太子是因为不放心他一个人留在京城。至于两位王子,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器重,也是为了暗中监视和牵制皇太子,壮大右势力。三十六年(1697)后,皇太子的矜持越来越公开化,尤其是三十九年(1700)后,索托的家人暗中举报他居心不良,康熙帝完全有必要提高警惕。云云和云翔之所以入选诸子,一是两人都精于骑射,武艺出众;第二,康熙皇帝知道他们和皇太子不和,所以不会给他们庇护,也不会和他们合谋。第三,云翔很细腻,做事风格比较踏实。云云勇敢但不冷静,两者正好互补。如果云翔和云勇关系密切,怎么会被康熙帝选中,10年不变?
第三,如果确实如雍正帝所说,那么,当大哥云云被楚围剿,万云重新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被太子冤枉的云翔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被封爵,而不是被康熙帝放进另一本书里,和其他太子区别对待。即使在废太子事件之后,仍然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原谅,被贬为”。在封建时代,如果皇帝认为臣子不忠不孝,他的谴责是非同寻常的,仅此一项就可以导致后者的死亡。爱子如命的康熙帝,如果云翔只是犯了一般的错误,绝不会说出如此恶毒的话。
因此,雍正帝说云翔得罪了康熙皇帝是不可信的。但云翔退出反太子派,谨慎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