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使用押韵,称为韵。从《诗经》到后世的诗词,几乎没有韵的,民歌也没有韵的。在中国北方戏曲中,韵也叫“引”,韵也叫“配”。诗歌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元音。比如“公”字中,ong是元音,在“通”、“通”、“长”字中,也是元音,它们的元音(韵)相同,所以是同音字。任何押韵的词都可以押韵。所谓韵,就是把字放在同一个位置,而诗歌把韵字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足”。
韵的本质是用同一种韵在诗歌中引起周期性的重复,在朗诵者和听者的听觉中产生美感。心理学理论指出,当人的期望实现时,心中会有愉悦和美好。一首诗的第一个韵字往往给人暗示,让人期待。当下一个韵字按照预期的节奏到来时,就会产生这种循环的美感,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