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与清方媾和时,说是某帝国主义者借机制作了这幅侮辱中华民族的对联,清方代表对此对联给予了强烈回应。两人都用同一面做文章,“琴、瑟、琵琶”上半部同“王”、“妖”,左半部同“鬼”,偏旁部首相同。
对联叫对联,俗称对联。简洁深刻,工整均衡,一字一音,是汉语言特有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幽默联...).
对联长短不一,只有一两个字短;它可以长达数百个单词。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对、流对、联对、集句对等等。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对联和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字数要相等,句子要一致。除了刻意留出一个字的位置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外,上下对联的字数必须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二,要平实平实,语气和谐。传统习惯是“噘而落平”,即上联最后一句的结尾是噘的,下联最后一句的结尾是平的。
第三,词性要相对,位置要一致。一般叫“虚对虚,实对实”,意思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关系词一定要在同一个位置。
第四,内容要有关联,上下贯通。上下链接的意思一定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不能重复。
另外,传统的挂对联做法,一定要书写顺直,粘贴垂直,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密切相关的横向批评,可以说是对联的标题和中心。好的横评可以画龙点睛,在对联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