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的姿势,很多新手父母,在宝宝第一次多学走路的时候,都特别兴奋。但是有的宝宝走路姿势多种多样,让家长很担心。婴儿会走路,这只是第一步。只有走对了,他们才能走远!然后跟我一起看宝宝走路的姿势。
宝宝走路姿势1
像螃蟹一样走路
他的脚向内,像一个大夹子!这种走路姿势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中很常见。在最初的几年里,当孩子走路时,他的头向前倾斜,这样他的脚是向内的。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强壮时,这种走路姿势就会消失。如果他的脚总是向内,而你又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可以注意让他坐在地上的时候盘腿而坐,而不是跷二郎腿。或者给他买硬底鞋,不到一年就可以矫正他走路的姿势。
像鸭子一样走路
这是身体上的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一个孩子需要磨练脚底的肌肉,养成走路时的弧度。5岁之前,95%的孩子脚底会自然有弧度。蹬三轮或者两轮的婴儿车,孩子脚的弧度会形成的更快。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很丑,也可以在他2岁左右的时候,让他玩一个用脚趾拿铅笔、手帕或者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耍时,握住孩子的手,让他踩在桶上;或者鼓励他踮着脚走路。婴儿扁平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宝宝有足弓,很可能说明有神经系统障碍。
像西部牛仔一样行走
他两腿叉开,好像受过马术训练。2岁之前,如果他的腿像支架,你也不用太担心。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说明有钙和维生素缺乏的迹象,需要进行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孩子的腿也可以打上石膏,以帮助纠正他们的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做。
双腿夹着大腿走路。
腿呈X形,一般多见于不愿意走路(走不了多远的路,稍微走一点就会抱抱)且不积极的孩子。有人不客气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有时候,这种姿势是肌肉负重锻炼的缺失。一般只需要一点点运动,甚至8岁时的一点点体操训练,就可以纠正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
宝宝走路姿势2宝宝走路像喝醉了
相信很多宝妈都发现了,宝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会蹒跚学步,但是有的宝宝蹒跚学步两三个月,有的宝宝却可以一路跌倒到一岁半。
很多宝妈看到和自己同时出生,甚至比自己小的孩子都能迈着小步打酱油,都很焦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宝宝是故意调皮捣蛋,还是被磕磕绊绊“灌醉”。
但马宝不知道,婴儿学会走路后,需要3~6个月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步伐。这是因为宝宝的平衡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随着小脑的发育,肌肉越来越紧绷,宝宝的步伐会越来越平稳。
但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做了相应的腿部训练(如被动练习、站立练习、上下楼梯等)后,到两岁后行走状态还没有改善,就要考虑是不是神经系统或者骨骼结构有问题了。
宝宝的“内在性格”就像“行走支架”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八字中走路的宝宝看起来很可爱,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种走路姿势似乎越来越不受欢迎。
为什么宝宝走路像“行走支架”?排除先天性遗传因素、佝偻病等因素,走姿的宝宝有“内八字”通常是因为腿部和脚踝力量不足。
这种情况下,家长不用太担心。一般在宝宝3岁左右,随着腿部和脚踝力量的加强,“内八字”可以自行缓解。
婴儿以“外形”行走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宝宝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腿部和脚踝的力量不足,也是宝宝走路“八字外”的原因。马宝要加强宝宝的营养摄入,避免宝宝缺钙和维生素(每天给宝宝提供酸奶/牛奶,多吃豆类,多吃水果蔬菜,经常晒太阳)。当宝宝腿脚有力,走路整齐时,“外性格”就可以矫正了。
但如果宝宝两岁多了,还在以“八字外”的姿势走路,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必要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婴儿摇晃着走路。
宝宝走路像鸭子一般,一般是因为过早学会站立和走路,缺钙,尿不湿没有垫好等原因。
所以,宝妈们在教孩子走路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平时要多给宝宝吃含钙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虾皮、海带、紫菜、蛋黄、芝麻等。),还有放纸尿裤的时候要小心。
另外,明显的“鸭步”可能会提示宝宝髋关节发育不良,所以当家里的宝宝走路太吃力时,家长还是带宝宝去看医生。
婴儿用大腿惯性行走。
走路腿呈X形,多发生在2-5岁的宝宝身上。这是因为婴儿缺乏肌肉负重运动。较轻的非遗传性X型腿一般随着生长发育自愈,较严重的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运动、夹板、绑腿等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