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于是找了几个顾问集中在文远阁帮他办事,这就是内阁的由来。原来的内阁其实是一个刺史,官阶最长的人只有五品。但入选的都必须是士林认可的博览群书的人。后来,凡是以侍郎身份入阁的,都要先取得大学士的头衔。
明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每次考试考中进士的,一定会选拔20名左右的青年才俊到翰林院继续深造。被选中的人被称为庶吉士,深造的期限一般为两年。优秀者留在国子监当讲师、词臣、史家。这个讲师就是教皇帝的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讲师都有御用老师的地位。所谓御师,通常首先是太子之师。凡是被立为太子的,都会自动获得楚君的地位。
明朝非常重视储君的教育。管理太子的官职叫詹师傅,与之平行的是左春房,是专门管理太子教育的衙门。国子监管辖的三类文官,即讲官、词官、史官,均有资格当选为亲王司。凡是被选为太子老师的,都会被当作“储物”。
每当皇帝驾崩,太子登基,一般都是用自己的老师入阁当侍郎,甚至是唱片。明朝的内阁虽然最初是作为刺史创设的,但从永乐后期开始,尤其是唐玄宗以后,基本上已经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
其权力和地位在六部之上,内阁记录实际上已经成为没有宰相头衔的宰相。所以,除了洪武、永乐两朝,明朝皇帝的经历大多是清楚的,顺序是:庶吉士——翰林院文官——太子太傅——皇帝太傅——内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