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需要机遇,比如提高学佛的欲望,这样才有基本的动力。很多人接触佛教的切入点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比较学术或者哲学,有的人可能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包括我们世俗人所说的祈福,克服困难或者许愿等等。这里不能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只能说每个人的机缘不同,虽然心思不同,但是接触的导师是一样的。
佛教首先要学的是诚信。即使不能对别人诚实,至少也要对自己诚实。不管你的理想有多伟大,首先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不要总以为自己是万能的。我有很多缺点,当然也有优点。但有些缺点和优点是隐藏的,甚至是自己都没有发现的,而这些隐藏的东西,很可能就是莫名其妙影响命运的元素。我们凡人太习惯于发现。
学佛,可以从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入手。就是得到真正的感应。没有诱导,很难激发深入学习、坚持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学佛多年的人,往往会有自己的奇妙感受来鼓励自己坚持学习。这对于没有接触过学习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难。你不明白他为什么每天抽时间安静的呆在那里念咒语,而不是上网打游戏。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喜欢接近穷人和病人,然后给他们很多钱。而不是用这些钱去吃喝玩乐。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和丑人交朋友而不去搭讪美女,更别说看黄片了。很多人认为这些人不正常,没有人性。其实他们不明白,这些人有自己深刻的体会。他们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真实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说到学佛,一些显眼的“禅语”就会跳出来,显得很豁达。但是这些禅宗原则能解决我们世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和难题,说“禅”有什么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很懂道理,却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束手无策。那么所谓的“实践”就变得非常抽象和虚无。换句话说,没有真正的收获,所以很多人自信不起。
以钱为例。我相信每个人都在追求金钱。佛教中有一个相关的启示是“财富是金钱赐予的”,也就是说,你所能获得的财富基本上来自于过去(以及前世)。过去慈善被广泛运用,今生获得的财富果实成熟。换句话说,就是“因果”的成熟。那么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佛学者喜欢把钱给贫困的病人了。为什么要买那条会被打死的鱼放走。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我甚至这辈子都感受到了。我心里真的有了对金钱运行规律的理解。真的发现钱真的很有钱。懂得在生活中种下金钱的种子,人生才会有丰硕的果实。你不能在你的生活中藏一些钱。我在一次次的付出和意想不到的收获中体会到“能量”来源于自己行为的无私,发现越是“无私”,种子的“能量”就越大。逐渐体会到“无我”的意义。
那么对于一个有读书这种本质体验的人来说,内心是感动的,金钱的意义也会变得积极。如此一来,充裕的金钱将不再盲目瞄准豪车豪宅的奢华生活,而成为扶贫济困的甘露。同时,我会意识到,穷人其实是在通过多给钱来帮助自己赚钱,所以不会再有对穷人的轻视和傲慢,反而会心存感激。这就是结果。
而不是一开始就强调深刻的道理,如果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真实的感受,内心不容易调整到正确的道路上,没有深刻的体验,没有对比,只有模糊的唯一的路,所以很难有动力。这不能说深刻的道理不好,但是真的没有纯粹的心去看。
所以从解决自己的问题出发,用自己诚实谦卑的心去接触佛法,是非常好的。一楼的老师已经提到了“给凡凡的四大纪律”,很好。除了文学,已经有电影电视剧了,可以在百度视频搜索。另外,我推荐刚接触佛教的人可以先从藏传佛教的方法入手,先了解一下地藏菩萨,包括相关的传记。代表是地藏菩萨原愿经。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大概的概念,同时推荐一部纪录片《山西大院》,可以在百度视频搜索。这是一个关于藏传佛教方法的真实案例,对你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