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缝合(针插入)
是我国传统手针技术的基本针法之一,可分为长针法和短针法。
长针用于临时固定两块或多块布料等。起针时线不打结,从右向左运针,针距3 cm左右(根据需要)。长针也有很多变化,比如前长后短;前后两边短,中间长。
短针是固定布料等的基本针法。针法也是从右向左,针距2 ~ 4针(一般为2.5针)1cm。
长短针这种针法结合了长短针的特点,一针长一针短的运针。多用于临时缝制布料等。
(2)卷针
针分两种,一种是明针,一种是暗针。
明说也叫拔针。又叫斜针,因为直针较浅,针脚是斜的。从右向左移动针时,前面的线迹要小而整齐,线的颜色要和面料的颜色相近,多用于固定服装的贴边和口袋夹。
暗针也叫暗针。正面没有一针一线,正反面也没有一针一线。它也用于衣服的贴边。
(3)反转针
也称为回针。这种针法是先向前运一根针(约0.6厘米);然后退后一针(约0.3厘米),以此类推。多用于易损部位,比如拉链。
(4)反钩针
俗称扣针,也叫抓针。先向前移动一针(针脚约0.3米),再后退一针(约0.9厘米)。针脚有点斜。由于这种针法比较牢固,所以在组装裤子后缝制和装袖窿时经常使用。
(5)三棱针
又名花张力,俗称狗牙针。用于固定衣服的袖口、裤脚和裤子。将针从左向右移动。正面没有一针,背面的针是交叉的。
(6)缝纫针
也称为包针和锁针。是装饰布料毛边、防止松散的常用针法,也可用于粘布。先水平挑针,再垂直挑针,缝线从垂直挑针下穿过,如此反复至所需长度。缝纫针有很多种。
7)织针
用于服装的开叉、拉链、插袋等。针脚长度约为0.6至1厘米。先十字绣2、3行,然后从上至下在线后插入竖线,在套线上画,重复到十字绣线的长度。竖线要密,要整齐。
(8)柳叶针
民间又称杨淑华。主要用于女式大衣夹中的下摆贴边,既能固定贴边,又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从反面开始打针,从正面线水平挑出针,向左收紧。先以45度向下重复两三针,再以45度向上重复。正面的针脚从右到左是之字形的,达到要求的长度后再在反面停针。
9)直针
这种针法用于拼接衣服,线缝又平又细。从布的背面开始,前针是直的,后针是斜的。针从下往上运,上下要对齐。
(10)八字针
又称人字针、纳米针、穿刺针。斜针的针脚约0.8 cm,针距约1 cm,横平竖直对齐,正面用一根丝牢牢挑好。
11)摆动针
又称抛缝、炫目缝。用于修整不能用锁式线迹包边的毛边,线迹是斜的。
(12)拱形针
前面针脚细而短,排列整齐。可用于边缘装饰和接缝加固。
(13)拉线循环
这是一种连接面部和裙子下摆内侧的方式。进针后,将线头藏在布里,取出针后,将线打成环,再将导线套在环里。左手钩住线,拉紧使钩住的线形成第二个圈,然后喂线、定线、钩线、拉线。这个循环重复到所需的长度。
(14)钉扣环
用于纽扣环、穿孔等。起针后把线藏在Hubner里。根据纽扣的大小或者腰带的粗细缝四六条衬线。然后用针将线圈抽紧,反复抽线圈,直到内衬的长度变长。最好把停针结放在布上,把线头藏起来。
第二,手缝结
手针线的打结多用于接线、提针、停针。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
(1)蚊子结
这种方法用于连线。当使用的线条不够长时,可以用这种方法加长线条。一根线绕成一个圈,另一根线穿过去,然后缠在一起,捏紧,再互相扎紧。
================================================================
我们用实体PP再介绍一下这几种缝线:
环圈线迹的缝制路径是从右向左缝制,正面向右后退一针,背面向左前进两针:
线圈的正面针脚类似于缝纫机的平针,但反面不同:
半针和半针的区别在于回缩的长度不同,半针只回缩1/2针距:
半针正面的针迹与手缝平针相似。这种针脚用在你需要牢固,又不想针脚太暴露的时候,比如给贝壳包和一些拼布包装拉链的时候。不用退半针,也可以用1/4针。针脚距离越小,针脚越隐蔽。
还有一种针法叫倒刺,顾名思义就是倒着缝,也就是从左向右缝。
倒针前后的针迹正好与背针和半针相反。同样,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回缩针距的长度:
以下是隐针缝纫技术,可以是一些隐针缝纫方法的总称。
竖针也叫贴片缝或直缝。不同的名称说明了竖针的不同用途,在缝纫或缝边(如捆扎带)时都可以使用。竖针的针法很简单。把针放在最底层,然后同时穿过所有露出的针。出针的位置尽量靠近上下摆的边缘,这样针脚不会太明显。而且,再进针的位置要和前一针的位置在一条垂直线上;
通常我们所指的隐针缝也指的是对针。对针是先把针插在A布上再把针插在B布上,然后依次循环。在一些返回端口,针对齐通常用于完成最后的缝纫:
竖针和对针有什么区别?看下面的对比图。很明显,藏针比较好。很多人喜欢用针缝补丁,这样更美观。但是缝竖针的速度明显比针快。
梯形针
这一针可以说是隐针中的回针。在下层布上向前缝一大步,再从上层布向后缝一小步。这种针法用于需要隐藏针脚和确保牢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