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支:子、阴、陈、武、申、徐;
2、阴支:丑、尴尬、别扭、未完、尴尬、痛苦。
3.十二地支对应的月份:
(1),寅、卯、辰为农历二月、三月之春。春天万物发芽繁殖,三合为木。
(2)此时是农历四五六月,万物盛开,天气炎热,三合会火了。
(3)申、尤、徐为农历七、八、九月之秋。秋天万物成熟,黑社会一片金黄。
(4)亥、子、丑是农历十一月的冬季。冬天的时候,一切都收在地下,地上冰雪覆盖,三合为水。
扩展数据:
天干地支的起源,根据现有资料,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主要用作历法日期,已经很成熟了,很多商代帝王也在名字中使用某一天,如宝鼎、武鼎、祖甲等。辛亥革命爆发的次年(1912),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在年代学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平行。
也就是西方的公历,从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开始。这种历法并不比我们祖先使用的阴阳历更先进。普通人所说的阴历,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一直沿用的阴阳合历。干支吉日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发明和独特创造。
百度百科-十二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