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般情况下,对联要求“平仄”:平仄(第三声、第四声)、平仄(第一声、第二声),即最后一个字是上半部分,最后一个字是下半部分。
3.如果两副对联是平齐或偶齐,就不是完美的对联。首先发生的是看谁更平(平级,平级);谁更能发声(发声和发声);第二,根据内容的前因后果,“因”在前,“果”在后。
扩展数据:
对联的格式比较严格,词性也是相对的。传统对联形式相连,内容相通,语气协调,对仗严谨。一副标准的对联,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对仗”。要求四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均匀,句法相同。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字,本质上是相等的“音节”。
古代有平、升、降、入四声,现在有上声、降调、上声、降调四声,都分为两类。平对峙是矛盾。这样,汉语中的词素之间(即词与词之间),就可以建立起字数相等,甚至字数相等的对立关系。
对联长短不一,只有一两个字短;它可以长达数百个单词。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对、流对、联对、集句对等等。但不管用什么对联,什么形式,都要有:字对等,句句一致。除了刻意留出一个字的位置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外,上下对联的字数必须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要平仄和谐,音色要和谐。传统习惯是“噘而落平”,即上联最后一句的尾词是噘的,下联最后一句的尾词是平的。词类要相对,位置要一致。一般叫“虚对虚,实对实”,意思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关系词一定要在同一个位置。
要内容相关,上下贯通。上下链接的意思一定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不能重复。另外,传统的挂对联做法,一定要书写顺直,粘贴垂直,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不能颠倒。
百度百科-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