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亲王很早就知道儿子李鸿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于是找了个机会和康熙聊天:“你还有两个孙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机会见世面。”康熙对雍亲王有意引进两个孩子并不视而不见,但他毕竟是自己家族的一员,能见到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况且眼前的儿子也不平庸,交给他的任务从来都没有很好的完成过。他推荐的人肯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就答应了。
3月12日晚,康熙在牡丹亭接见了这两个孩子。洪州兄并没有给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李鸿兄却让康熙眼前一亮。孩子又高又帅,真的不一样。尤其是一举一动都敏捷得体,透露着一种不一般的灵气和从容。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常有的紧张和拘束,跟在他后面的同龄弟弟田弘显然要内敛得多。
凭借丰富的阅人经验,康熙确信这孩子与众不同。他示意李鸿站在他面前,询问他的作业。李鸿优雅地背诵了几段经文,并从头到尾解释清楚。这让康熙加倍高兴,深信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孙子。但是,康熙毕竟是皇帝,不会靠自己的感觉。当时人们迷信生辰,所以《牡丹亭》看到时,就请雍亲王记下的生辰,以供审阅。
不出所料,孩子的八字也不一样。故宫博物院文献馆1929首次公布的内阁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康熙1961年写的评语。内容如下:“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耿武(十三),丙子(童年)。此生富贵自然,占据一种变态气质,灵动细腻,仁义孝顺,学必精微。年纪轻轻总有浮祸,不妨碍。16岁要想幸运,就要身体健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有更好的志向。看得出来我老婆是最有才华最有才华的,我有很多孩子。寿元又高又粗,四柱恰到好处。”中国古代有一套固定的计算方法。按命论,是有大才的强命,用“八字”来说叫“强体”;地支在子午,局皆四正,人命胜。马乘风是珍贵的。
几天后,康熙再次造访圆明园,并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将李鸿带回皇宫抚养。在此之前,康熙只见过这个孙子一次。他真的给了自己不一样的印象。他不慌张,不打架,长得帅,气场十足,但这些都不足以让老皇帝下定决心带他回宫。真正促使他做出决定的,或许应该是李鸿,一个与众不同的或者帝王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