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宋朝的这个季节怎么打扮成潮人吗?
你头上的发夹!还记得《新水浒传》里“雷人”的一幕吗,最时尚的男人西门庆出场的时候,头上戴着蒂朵红花?
作为全剧最会穿衣服的男人,他在宋朝是这么做的,但也没什么不妥。
宋朝的皇帝是戴花潮流的引领者,喜欢把皇宫后花园的花送给身边的大臣戴在头上。
发明了瘦金体和“背手”一词的其他用法的宋徽宗,将簪花的时尚推向了极致。他不仅自己爱花,还要求每个人都戴花。而且,他还详细规定了谁该戴什么样的花。例如,大内侍卫应佩戴翠叶金华,皇帝接待外宾时应使用绢花。宫廷每年春秋两次举行大型招待会,小型宴会用绢花...
可想而知,北宋的这个时候,世界时尚中心东京(今开封)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时令花卉的时髦男子。如果一个男人出门不带花,别人会嘲笑他老土。
杨万里写了一首诗,他在诗中写了这样一幅五彩斑斓的人头图:“春不用击鼓,初一君还春。”牡丹、芍药、玫瑰,都开在千万官员的帽子上。"
你可能要问,这个时尚这么邪门,难道没有抵制吗?负责任的告诉你,是的。比如司马光,他小时候砸罐子,长大后编《紫同治剑》。20岁考中进士,参加朝廷为新进士举办的婚宴。宋仁宗给每个人一朵花,其他人很快就戴上了。司马光是个神童,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众目睽睽之下,他,不,穿了!直到有人提醒,他才勉强把它戴在帽檐上。
除了司马光,还有其他官员抵制。毕竟这种潮流在其他朝代都没有流行过。而且这种奇装异服并不适合所有人。高颜值的人戴上花就能变成香香的,漂亮的,名副其实的美少年。如果颜值有限,戴花的画风就...
针对这些不习惯戴花的人,宋朝的御史(监察机关)赶紧出招:官员不把花戴在头上回家,就要被弹劾!
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簪花的时尚很快流行起来。官员戴花,商人戴花,江湖人也戴花。梁山好汉中,鲜花遍地。有个江洋大盗,爱花,外号“三花”。因为名字太响,很快就被偷了。有人称之为四花、七花、九花。不知道,我以为是几个水葱一样的美少女,想不到是一堆猛男...
相比于簪花的优雅时尚,纹身的流行程度令人费解。因为儒家文化一直讲究“体毛皮肤,父母之道,不敢损”,但是人遇到这种事也会选择跟风。
纹身起源于古代五大酷刑之一的墨刑。墨刑是指在受害者的脸上或额头上刺上文字,用墨水染上,以示惩罚。
但到了宋代,墨刑转化为一种社会风尚,人们竞相效仿。《水浒传》中,浪子燕青用一个漂亮的纹身成功吸引了娱乐圈一姐李世石的注意。
纹身文化在宋代盛行,甚至出现了专有名词,如“花腿”,指从臀部到脚部纹身。南宋大将张军有一支“花腿军”。这支部队每个人都有纹身,如果有一天他逃跑了,很容易被发现。
东京时尚的年轻人被这种清凉所吸引,纷纷赞叹。我等不及要给自己来一套了。这不,走在东京街头,不仅有簪花的时尚男,还有“赤膊上阵,拿块看起来像字的棉花”的酷男。这些酷小伙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俱乐部“金运动俱乐部”,不遗余力地推广纹身文化。结果一群皇子也被吸粉,但政府对文身极其反感,再三要求皇子不要刻青。
但是普通人没有这些禁忌。他们想刺哪里就刺哪里,想刺什么就刺什么。有人纹诗,有人纹画,还有一个叫葛青的白居易超级粉丝,在自己身上纹了一张白舍人的诗的图片。
宋书中记载了一个纹身的场景:据说到了地方,二话不说就把衣服脱了。其中一名男子纹身首次曝光,围观群众拍手叫好:左臂三仙全身雕满,右臂五鬼擒龙;胸前套着御屏,背上巴山龙出水。另一个也卸下了他的手臂。那厮被木梯捅了一刀,黄胖儿忍字当头。后者的文身并不出彩,围观的人都散了。所以,这两个只是想起还有一场战斗要打。
普通人爱纹身,但纹身在部队流行。比如全国皆知的岳飞,据说背上有母亲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我自己的母亲只在我背上纹了字。如果换了别人,她可以把字纹在你脸上。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名将王彦的手下就曾在脸上纹过“以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字样,被称为“八字军”。
更狠的是这个,武将呼延赞。他不仅刺了自己全身,还要求他的妻子、儿子和仆人也这样做。妻子说女人在脸上纹身意味着不道德,这才允许把字改成纹在胳膊上。